close


 


打好感覺統合的基礎


 


【聯合報/魏巧俸/永和耕莘醫院職能治療師】 

人無論在清醒或睡眠時,身體感官一直都在接收來自體內與環境的刺激,然後將這些刺激傳送到腦部分析處理,最後作出合適的反應,這樣的過程是所謂的「感覺統合」。

感覺統合是大腦組織整合感覺訊息,以因應環境需求,做出適應性反應的一個過程。這對人類的生存非常重要,尤其在遭遇危險時,它會決定我們究竟要起而抵抗,還是逃跑保命;我們在生活中經歷的每件事、執行的每個動作,大腦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這個過程。

當胎兒還在媽媽肚子裡,各種感覺器官便逐步發展,從出生到幼稚園階段,則是感覺統合功能發展迅速的時期,而後在國小五、六年級大致成形,終生受用。如果感覺統合發展正常,情緒會比較穩定,學習力與環境洞察力也比較好,較會自我保護,因此,從小打好感覺統合的基礎十分重要。

要幫助寶寶的感覺統合發展,媽媽懷孕時可多聽曲調溫和、節奏簡單的胎教音樂,說話宜輕聲細語,保持心情愉悅,避免吵雜環境;生活作息正常,可提供足夠的前庭刺激,因此非必要切勿減少活動量;時常按摩肚皮,使胎兒接收觸覺刺激,如果爸爸一起來,更能增進夫妻情感。

在寶寶出生後,宜餵食母乳,吸吮乳頭會讓寶寶較有安全感,情緒亦較穩定;另外可在寶寶精神好、情緒佳時進行全身按摩,有效刺激觸覺整合,幫助孩子奠定日後肢體動作發展的基礎。

當寶寶開始翻身、抬頭、坐起、爬行、站立時,父母應給予適當時間與空間去活動。尤其,爬行對寶寶最為重要,因為爬行會牽動全身肌肉,啟發肢體的協調性,促進手部靈活,使日後手部精細動作如握筆寫字、畫畫、剪貼等表現較好,家長只要注意爬行時的安全衛生,不必太過保護,以免限制了孩子發展。


家庭中的感覺統合失調訓練


 


90年代初興起的感覺統合訓練,是解決各類兒童行為問題的一種切實有效的新方法。 它使許多孩子的行為問題在快樂的遊戲中不知不覺得到了改善,這種方法也很受家長們的歡迎,並悄然改變著許多家長的育兒觀。但由於各種原因和條件的限制,目 前,正規的感覺統合訓練只是集中在相當有限的範圍之內,不能滿足大多數家長的需要。而且,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關鍵在於預防,越早訓練效果越好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這裡介紹幾種由家長配合可直接在家裏進行的遊戲訓練方法,既簡單有效又能促進親子關係,希望能給家長們一點幫助或啟示。

前庭功能失調

問題主要表現:好動不安、注意力不集中,上課不專心、愛做小動作,聽而不見、久轉不暈,平衡能力差,雖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、門墻。

遊戲方法

充分爬行

要訓練寶寶爬行,出生後28天內寶寶就具有爬行反射,每天讓寶寶俯臥幾秒鐘,先鍛鍊頸部肌肉,使他慢慢能抬頭,用手抵住他的雙腳,寶寶可趁勢向前爬, 會爬後再充分爬行3個月以上,儘量不使用學步車。可以專門準備一塊地毯鋪在地上,讓孩子在上面爬,既保證了安全又使孩子有足夠大的活動區域。爬行不足的孩子走路容易摔跤、磕磕碰碰。

平衡遊戲

嬰兒期家長要多搖抱,也可以讓寶寶多坐搖籃,強化孩子對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輸入。大一點的孩子要讓他們玩盪鞦千、走平衡木等遊戲。

飛機遊戲

由家長仰面平躺,向上伸出胳臂,雙手頂住孩子的前肩,並彎曲雙腿用腳托住孩子的腹部,孩子則頸部抬高,雙臂張開,雙腿並攏伸平,做成飛機模樣。這時,可做前後左右的搖動。

搖擺毛巾遊戲

用毛巾將孩子包在其中,由父母各拉一頭,左右或上下搖動,也可在擺動時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標投球。

觸覺過分敏感

問題主要表現:偏食、挑食,不愛吃菜;吃手或咬指甲;情緒不穩定,愛發脾氣;陌生環境膽小、怕黑、粘人或緊張、退縮,不敢表現;對小傷小痛特別敏感;不合群或不會和別人玩,愛惹人。

遊戲方法:



洗澡遊戲
1.冷熱水刺激:在安全範圍內,讓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溫帶來的刺激,可以主要由手來感受,家長也可先做示範,並觀察孩子的表現。

2.
梳頭遊戲: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頭皮,並順其勢梳頭,也可以讓孩子自己來,對手指的精細運動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幫助。  

3.
麻布刷身遊戲: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、前胸、後背、足部,可以邊講故事或唱歌,保持輕鬆氛圍,以免孩子緊張。也可用毛巾、海綿、軟刷子等替代。



抓癢遊戲
讓孩子躺在床或沙發上,抓撓他的腋下、胸口,依孩子的反應來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強度。如果連一些常需接觸他人的部位也有強烈的反應,則需加強此遊戲。



毛巾卷遊戲
找一條略微粗糙的大毛巾,將孩子整個捲起來,再輕輕滾動或下壓,也可用雙手輕輕抱緊孩子身體的各部位,強化各部位的觸覺感受。


沙土遊戲
將淘洗乾淨的細沙放在大盆裏,讓孩子在裏面玩耍,尤其要適當增加沙土與孩子身體的接觸面。沙土可由紙、樹葉、米、豆等代替,此種遊戲更適合在沙灘上進行,鼓勵孩子在沙土中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。


墊上游戲
讓孩子在地毯上雙手抱頭,向左右兩個方向滾動,對運動企劃、觸覺、自我形象都有益。另外,還可練習前滾翻和後滾翻,對觸覺、動作平衡、協調都有幫助。


小刺球遊戲
用帶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滾動或輕壓,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自己來完成,後背則由家長輔助進行。


本體感失調:
問題主要表現:動作協調能力差,笨手笨腳,做事拖拉、磨蹭,語言表達能力差,缺乏自信、消極退縮、不敢表現。

遊戲方法:



從小抓起,多多活動
要注意手指小肌肉的精細運動訓練,可根據孩子年齡、能力等特點,自行設計抓、握、捏、扔等遊戲,如擺積木、投球、捏橡皮泥等。尤其應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。上幼兒園之前要學會洗手、擦臉、剪紙以及自己擦屁股。之後要練習拿筆、拿筷子、繫扣子、繫鞋帶等。


 


球類運動
球類運動對小肌肉、大肌肉協調以及反應速度、靈活性都很有幫助。3歲左右的孩子要訓練他們拍皮球,要求他們左右手交替拍。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訓練他們打乒乓球和羽毛球,由簡單的分解動作開始,堅持下去,對注意力、手眼協調以及將來學習能力很有好處。


多多表達
為孩子提供適宜的語言環境,多和孩子交談、講故事,鼓勵孩子錶達自身的需要和感受,逐漸學會準確描述身邊的事物,善於發表自己的看法,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想法,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細小進步,進行表揚,培養孩子的自信心。


學做家務
適當地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是培養意志力、責任心、自信心,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有效途徑。4歲左右的孩子有積極參與家務的要求,家長要抓住這個時機,不 能因為覺得孩子小或做得不夠好就剝奪了他們練習的有利時機,包辦代替只會導致孩子笨拙、懶惰、意志力差、缺乏自信以及沒有責任心。家長應耐心地教會孩子逐漸從事各種家務,並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長期承擔某項任務。

總之,兒童早期要多撫摸、多搖抱,儘量母乳餵養,多和孩子說話,多逗笑,增加語言資訊刺激,4歲之前不要限制孩子吮手、噘嘴、咬毛巾被,只要保持清潔,唇部運動有利於語言的發展。4歲之後,隨著注意力開始逐漸指向外界,上述問題會自行緩解。要讓孩子有機會哭,練習聲帶發音。這些無疑都對語言的發育有 利。

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問題,參考上面的方法,自行制定一套重點明確、循序漸進的訓練計劃,然後進行訓練。統合訓練一般都要經過2-3個月的時間堅持 去做,才會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。當然,我們更希望感覺統合成為一種觀念,滲透在每個人的生活裏面,因為它會給喜愛它的人們帶來成長和希望、健康和快樂。 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ot-ltt/article?mid=61&next=52&l=f&fid=1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星辰兒童瑜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