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
扭不停、勸不聽 過動兒「藥」不「藥」?


【元氣周報/記者張嘉芳/台北報導】


 


經常忘東忘西、坐不住、情緒障礙,別以為孩子只是調皮、活潑好動,如果屢勸不聽、一犯再犯,當心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。若未及早治療,恐怕影響孩子學習與人際互動,因行為偏差而發生不可挽回的遺憾。


壓力上身 過動症狀現形


「分心、過動、衝動,是過動症三個典型症狀。」三總兒童青少年科主任葉啟斌說,過動症孩童沒辦法集中精神,無法注意細節,話多、活動量大,喜歡冒險爬上爬下,身體像長蟲一樣扭來扭去,做事沒耐性、不考慮後果、恣意妄為,不少父母相當頭痛。一般而言,幼稚園前不易發現罹病,往往等到念小學,課業壓力、同學互動與環境改變,老師發現孩子有異狀才通知家長。


大腦障礙 無法記取教訓


台北市立關渡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邱姵寧表示,正常孩子活潑好動,被處罰後,通常就會修正行為;過動症孩子卻容易一再犯錯,無論父母規勸或嚴厲處罰,孩子就是沒辦法記取教訓,無法控制衝動情緒,「天生大腦在行為抑制上有困難。」


過動症狀 階段表現不同


邱姵寧指出,隨著年紀增長,過動症狀表現也不大相同:


幼稚園至一、二年級通常孩子表現症狀包括愛亂跑、易分心、坐不住、好動。


三、四年級易出現忘東忘西、話多、愛搶答、不愛寫功課。


六年級與國中階段成績一落千丈,情緒易衝動、容易與同學大打出手。


致病因素 七成來自遺傳


「愈晚就醫,愈難治療。」邱姵寧說,因影響孩子症狀的因素變多,孩子的學業基礎不扎實,父母對孩子的耐心與信心被磨光,更增加醫師治療難度。


邱姵寧說,過動症致病原因七成是遺傳,三成為後天感染或其他身體疾病,如中樞神經感染導致大腦前額葉缺損,也會影響注意力調控及情緒障礙。


葉啟斌也說,根據美國2005年國家調查顯示,過動症高達78.5%是遺傳,孕婦在懷孕期間如果抽菸、喝酒、服藥,都可能造成胎兒大腦的控制力變差,一旦前額葉代謝及活性不夠,腦部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傳輸不足,恐怕會讓孩子出現過動症狀。及早用藥可避免學業成績落後,降低情緒失控機率。


拖延治療 孩子嚴重失控


葉啟斌透露,門診曾收治一名國小六年級學童,當時被診斷過動症,卻因父母一時心軟,擔心孩子用藥會影響生長發育,拖了四年,直到高一才就醫。結果孩子行為完全失控,不僅抽菸、缺課,蹺家更是家常便飯,後來被幫派吸收,行為偏差導致躁鬱症、憂鬱症,甚至一度使用禁藥,父母十分後悔。




全文網址扭不停、勸不聽 過動兒「藥」不「藥」? - 孩子的成長 - 親子寶貝 - udn健康醫藥 http://mag.udn.com/mag/life/storypage.jsp?f_ART_ID=339097#ixzz1X9bEKMpK 
Power By udn.com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星辰兒童瑜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