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都是好朋友


分組


按照慣例,學生一來的時侯先玩 集合遊戲,大部份的男生都玩得比較投入,其中有三個女生一直坐在一起,不動也不跑,坐在原地,不論老師如何引導。


分男生組與女生組,要進行「大波浪及小波浪」的遊戲,女生組散成一團就是不在一起;原來她們對其中一位從甲仙轉來的女生就是無法接納,這個問題在一開學的時侯就存在了;雖然老師私下有處理,也有詢問,但是在孩子心中存有著族群意識,這份意識令他們團結,也使他們合作,彼此加油打氣,但過度的 族群化反而形成對不同族群的排斥。


 



 


最後,我要他們「在上課時要完全參與,私下自己各人的小團體不要帶到課堂上」,他們沒有理由因為三個人的小團體而破壞整個課程的協調性,接下來的活動中,她們似乎暫時放下小族群,其實我看她們整體玩得很好,彼此很投入也很合作。


 


瑜伽課─更多的表達空間與方法


瑜伽課如同往常地一樣進行,有些小男生又玩成一堆,玩到完全不在乎別人,不在乎老師,最後我以嚴厲的口吻,要那二個男生在旁邊站著,這時,其他搗蛋的孩子才安靜下來,將心收回專心地做瑜伽。


我在想,這些孩子上課為何會如此地頑皮呢?實際上,私下一個一個接觸,你會發現,他們只是缺乏「陪伴和引導」,適時地引導,他們很容易就專心了,南部的孩子活動量大,一切的表達都很直接。他們有許多的肢體空間和與自然接觸的機會,所以很容易把那無拘束的狀態帶到室內教室中,一玩就會渾然忘我,老師得要一次又一次地收心。也許往後的課程內容需要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方式,如繪畫、音樂、捏塑課、文學等,讓他們抒發心中的感情。


 



 


 


六隻小豬去上學─


Didi靜坐老師帶完小朋友唱kiirtan (靈性歌曲Babanam Kevalam),藉由傳樂器讓孩子們對kiirtan (靈性歌曲Babanam Kevalam)更有興趣。接下來的故事時間「Piglets Go To School」,故事的大意:


六隻小豬去上學,但其他同學都不理六隻小豬,他們回家後很傷心,不想再去學校了,於是超級免子-邦尼就教小豬做餅乾,讓他們到了學校可以和同學一起分享食物,其他同學開始接納小豬們,他們成為好朋友,可是唯有松鼠同學一直不願改變自己。


這個故事很直接地投射出今天上課小朋友之間的相處模式,所以有的孩子就一面聽一面自言自語「誰要和她做朋友……」,她們內心中排斥的結一直存在,而被排擠的孩子似乎也很無奈地一直退縮,她的退縮也令她更無法表達自己。


這件事一直在我心中存放著,當老師的人看到學生有這種情況總希望孩子在人格思想上能更開闊,有時侯這是孩子們必須要去成長和經歷的部份,在這個看似問題的情境中,他們彼此都是要去改變和提昇的,於是,我暫且放下心,靜觀其變吧!


一場災難,帶來痛苦和悲傷及破壞,但相繼也看到人間的溫暖與抉擇,這是一場人性的考驗,不論大人或小孩,人性中的良善與習性在大變故後更顯得清楚,每一堂課似乎都在引領著自己,如何將人性的角度提升到靈性,讓孩子心中原本具足的愛喚起,使其心靈更加地擴展,而又更具有人性中的扶持與體諒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0.4.16 於高雄 甲仙國小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星辰兒童瑜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